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心理咨询预约的热门搜索排名

adminadmin 个人可随意亲子鉴定吗 2024-03-26 349 0

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心理咨询预约的热门搜索排名

天津安定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预约挂

2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与罪错发生率逐年上升;

20岁以下少女怀孕发生率逐年上升;

青少年儿童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青少年儿童自杀率逐年上升;厌学及网络成瘾发生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患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我国人才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因此,发展一个人躯体、心理、社会、职业、教育的更高潜能(包括亚健康青少年人群)是青少儿身体及心理发展的需求,是家庭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他们儿童心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天津精神卫生中心自80年代初期即开展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天津及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新院的落成和投入使用,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服用理念和方式上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和创新,具备了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提供全面优质心理健康服务的条件。

科定位:

人员组成:

由西医(6名)、中医(1名)、护士(12名)、心理(2名)、社会工作者(2名)和志愿者组成的能为青少儿心理健康提供全面服务的团队。

在职正式职工中硕士3人,已取得国家二级心理证书者8人。2人兼任职业认证高级考评员,1人兼任国内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注委员会副委员、天津教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委员、天津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天津法制心理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教委德育工作者协会副会长;1人兼任国内心理卫生协会儿童专注委员会委员、天津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天津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天津网上家长学校专家组成员。

部门组成: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儿童门诊、儿童康复部、儿童住院部。

儿童康复部内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感觉统合训练、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厨艺、陶吧、书画、手工制作、阅读学习、网瘾戒断、团体辅导等。按孩子具体情况编排课程表,促进成长,提升能力。

1、学习压力及学习方法

2、家庭亲子关系

3、学校伙伴关系

4、异性交往、早恋

5、家庭教育

特色服务:

1、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中药、针灸、拔罐、按摩等特色治疗,改善患者睡眠、躯体化症状及西药的一些副作用,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3、医疗社工的介入:社会工作者自愿担当患者的经纪人,为患者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搭建患者志愿者服务平台,在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患儿恢复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5、心理沙龙(俱乐部),给求助者(孩子及其照管者)提供交流互助平台,学会助人自助。

7、对无法来院就诊的患者,提供出诊服务。(需符合出诊制度规定)

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心理咨询预约的热门搜索排名

。。。详情>

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心理咨询预约的热门搜索排名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1)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力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2、思想偏激。当今社会不乏这样一群人,将每个人都看作自己的敌人,当作自己的利益威胁者,处处提防小心算计。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之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交能力以及集体牛活的体验。问题分析:个人恐惧论,他人威胁论不停的充斥在脑海之中。长期的思想偏激极易造成行为上的偏激。震惊全国的高校饮水机下毒事件,正是思想严重偏激的产物。这类问题更初不过是无关痛痒的行为思想罢了,可是却没有人及时发现积极疏导,导致问题扩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行为冲动。这一类行为主要表现为青春期思想早熟,个性追求独立。但头脑相对简单,解决问题方式相对单一且不正当。在集体生活中,难以适应。在个体生活中,处事蛮横。常常难以控制愤怒情绪,通常以小团体的形式对待同学,甚至对无辜群体大打出手。

问题分析:青春期是每个人必经时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常常与思想的成熟难以匹配,因此导致成年人的身体下是少年的思维。凡事不计后果,冲动,偏激。在此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任由其发展,导致部分青少年拉帮结派崇尚暴力,欺辱同学。

4、情感混乱。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薄弱。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父母的交流中出现分歧,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而出现疏远父母,刻意回避沟通交流,甚至冷战等行为。对待异性,难以控制强烈的占有欲以及爱慕之心,出现影响双方正常生活的骚扰行为。对待陌生人,防范心理过差,轻信他人,盲目交往。严重者可对自身造成不可弥补的身心伤害。问题分析:青少年情感本末倒置,将更亲近的父母看作更危险的敌人,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看作对自己青春自由束缚的绳索。将未知的陌生人看作思想與心灵的沟通者。主要因为青少年情感空虚,渴望得到认可,虚荣心强,希望得到陌生人的理解与赞美。这一时期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因此面对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校方引导、真挚的友情陪伴,和谐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的疏导治疗更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建设的目标

通过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并设立常驻心理辅导师,借助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合理可行的疏通手段,为青少年,为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民众群体提供一个方便快捷权威的心理辅导平台。为心灵有所空虚,被心理问题困扰的群体解开心头困惑,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并且设立暖心驿站,定期发表社会正能量文章,上传温馨小视频,制作精美图文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品质,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更加游刃有余的面对未来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还会邀请志愿服务的生作为心理疏导人员,给他们相应的心理培训,让同龄的社会群体在这样一个沙龙中畅所欲言,解除心中烦恼,同时还会设置专门的小屋,提供沙包、橡皮人等道具,可以让青少年摔打,发泄心情,播放安抚音乐以舒缓情绪。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建设的目标致力培养身体健康,内心强大的社会储备性人才,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四、心理建康辅导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五、心理建康辅导平台的优点

1、在不断的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前提下,设立青少年自测题库,成年人白测题库。在白认为有心理健康危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试题的检验进一步深入了解。设立专注划分机制,将不同问题的受困群体进行系统划分,依据总体情况广泛疏导: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单独面对面交流。达到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的中心思想,帮助每一位受困人士解开心头疑惑。同一群体定期由心理导师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共同解惑妙招,携手奔向美好人生。

2、建立各年龄段专属心理测评机制,通过问卷作答,主观问题看法等方式,检测被测人实时心理健康水平。让受测人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并且通过作答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更初的满足温饱,逐渐转变为享受高质量的人生。身心健康是所有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重视心理健康建设,尤其是作为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就变得尤为迫切且重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設要在当今社会加大其重视程度,在各个年龄段,面对青少年本身所面临的成长问题要切实做到分析整理,寻求高效快捷的解决办法。要深入贯彻落实到牛活实践中去,家庭教育在重视成绩的同时更要注意美丽心灵的培养;学校教育在苦抓升学率的同时,要格外重视素质教育的德育培养;社会生活中在追求高物质的同时,要留意自身心理的微妙发展变化。只有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正其行,立其身,明其心。希望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更多被心理亚健康所困扰的人,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受助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早日摆脱心里的梦魇,回归轻松幸福的牛活。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2)

〔中图分类〕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671-2684(2012)24-0007-04

学生厌学正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尤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共同难题。国内外的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均在坚持不懈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从影响厌学学生心理成长的微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入手,探讨心理辅导的具体操作,这是一种尝试与创新。

一、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操作技术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生活的周围环境虽不会更终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但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既可能成为资源,也可能成为冲突和压力的来源。

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是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积极互动模式,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安全、身心自由健康发展的和谐组织系统,从而消除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减少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使儿童健康快乐地学习和发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笔者结合厌学学生的实际,认为辅导操作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辅导教师,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亲师关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会主动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以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尽管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网络被许多学校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但有许多学校的这个机制仍处于形式状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主要的话题。这样,势必使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因碍于面子,主动放弃与老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首先应学会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也许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一定有值得肯定和赞扬的闪光点。其次,教师应利用家校沟通平台,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既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也关注其身心状况与品行发展;既有家校之间关于青少年情况的交流,也有亲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师关系。

(二)辅导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亲师关系

青少年儿童讨厌学习,产生厌学行为,这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厌学儿童基本都是在专制型、忽视型或者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儿童主要的个性品质,家庭教育不良是造成儿童品行缺陷的重要原因。我国心理学者从“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成就要求、教育”七个维度调查440名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母亲的基本教育方式在“成就要求”和“溺爱”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在“民主”和“忽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要求已达较高程度;过分关心孩子,迁就依从孩子过分要求的溺爱倾向较为突出。儿童年龄对母亲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影响,母亲对儿童的惩罚与成就要求随儿童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就必须纠正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期望,转变自身的不良教养方式。不管工作多忙,父母都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加强情感交流。权威型养育方式虽然被认为是更费时费力的方式,但是也是更有效的养育方式。

(三)辅导同伴,形成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

(四)辅导学生本人,进行矫正转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厌学学生的辅导更终还得落实到当事人身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辅导心理,纠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 补习功课,教会学习方法,缩小学习差距

在学校情境中,厌学群体中大多是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厌学程度深的也一般是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不好,求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动力,厌学心理必然会产生。所以说厌学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可以矫正的。其中,补习落下的功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更适宜的方式,是把学习辅导的重点放在认知而非动机方面,依靠优良的学业成就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时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厌学学生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因为学科知识体系是逐推进的,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当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包括学习计划与步骤的制定、做课堂笔记的方法、知识记忆的方法、辞典与参考书籍的利用方式、复习预习的方法、考试和答题的对策等。根据笔者与合作者的长期调研发现,大多数厌学学生都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只有让他们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习成绩才会稳步提升。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缩小了,厌学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厌学情绪才会逐步缓解。

3、训练自信,改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动能

学校心理学家德夏姆(Decharms,R。)认为学习的主体性在于自我,自我的行为和自我所选择的目标是决定自我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对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特长有所认知。厌学学生对学业和学校生活产生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是他们在学校里多次遭受失败体验后,为了自尊心免遭进一步威胁的具体表现。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经验和日积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难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意志,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少年来说,成功更能激发其向上的愿望。所以对于厌学心理的矫正,必须训练自信,以改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动能。对于厌学学生自信心的训练,首先可以运用埃里斯(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再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在教师、家长、同伴等共同营造的和谐微生态环境中,不断肯定自己的进步,使自己的学习动机维持在合理恰当的水平上。

二、微生态系统视野下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一)能发挥心理辅导者熟悉微系统环境的优势

(二)能发挥多种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的优势

(三)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以系统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注重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个体与其周围的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对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进行。关注辅导系统中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和方位来讨论系统中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而不仅仅集中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既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导背景,也将其作为辅导的对象。学校心理辅导者让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辅导过程中,构成一个辅导的系统,共同为辅导过程提供各种信息,从而有助于儿童问题的解决。辅导不是一种孤立的形式,合作不仅局限于辅导者与学生之间,还涉及辅导者与父母、辅导者与教师、父母与教师之间,并力图在所有参与者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父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辅导模式中受益。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趋势,本文提出的辅导模式符合这一趋势,能推动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家校合作。通过交流与沟通,会让家长使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会花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从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教师也能从父母参与对儿童的辅导活动中获益,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会心教学研究”——和谐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滚]C/2009/01/08)的阶段研究成果。

注释:

[1]沈永江。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3)

Teenager human relations problem mental state guidance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Shen Yun-chan

【Key words】Teenager;Social interaction;Keep off a network

其实许多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都感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有困难。这类青少年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多次的失意,他们只有把情感交给了电脑,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且迷恋其中不能自拔。

案例分析:

学生陈辉,从小就由他爷爷奶奶带大,在家里一直娇生惯养,一切事情全部由爷爷奶奶包办,自理能力不强。小学四年级时,陈辉被父母带到张家港(她父母打工的地方)读书。由于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的差异,一直是爷爷奶奶掌上明珠的陈辉,有点对父母不满,对学习环境不满。认为生活上无法与父母沟通,学习上无法与同学沟通。在心情极度烦闷的情况下,跟随另一个打工子弟次进了网吧。陈辉后来告诉我:他次看到别人打游戏,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当时只是在旁边助威,就兴奋极了。忘记了爸爸妈妈的训斥――说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忘记了在学校里的烦恼――因语言的障碍找不到玩耍的伙伴而引起的孤独感。后来他学会了打游戏,更是沉迷其中,成绩直线下滑。父母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游戏后,劝说、痛打了他几次,发现控制不住他上网,就决定带他回老家读书。又怕爷爷奶奶娇宠他,他妈妈干脆不出去打工了,在家专门陪她上学放学。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上升了,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小有名望的中学。

离家远了,必须住校,他的妈妈继续回到张家港做工,他再次成了留守儿童。问题又出现了:首先是宿舍内务整理不好,班级文明分被扣掉,常遭到友的抱怨;其次是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小学时都是他的家人帮他安排学习时间的),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又受到老师的批评。手忙脚乱的在新学校生活、学习了一个月后,他回家哭闹着要转回临近的学校读书。家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了解情况后,先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又与家长一起做陈辉的思想工作。后来我了解到,当时他人虽然留在了教,但自卑心理又开始作怪了:紧张的学习使他觉得不安,他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他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同学都看不起他,摆放物品要他去,扫地也叫他(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值日工作)。他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与升学成绩比是一落千丈。玩网络游戏的陋习再次萌生,经常偷溜出宿舍去黑网吧。

分析陈辉的案例,发现陈辉的两次坠入网络游戏漩涡的原因很相似:都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

、陈辉与父母关系紧张:从爷爷奶奶处得道的宠爱,到父母住处(张家港)后受到的严格要求,陈辉与父母的沟通有了阻碍,而且父母与之沟通定没有爷爷奶奶多,他的心理发生了次变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第二、与张家港的同学无法交流:由于语言不通(农村的孩子都说方言),陈辉从同学处不能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加上无法在父母处任性而为,心灵感到孤独,在同伴的引导下,心理发生了第二次变化,以致不愿学习想去玩游戏。

第四、与老师的关系欠协调:学生以完成作业为天职,而陈辉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当然会找他谈话了,师生关系开始不融洽。结果他在学校的更后一点自信、归属感和依赖感都消失殆尽,他只有把自己的情感交给电脑,到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中去找朋友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实行了如下的辅导计划:

首先、转变陈辉的思想。让他意识到当时他所处的危险处境,若不改正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上网容易得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表现为不上网时会情绪低落、失眠、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低、甚至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等。人际交往能力差会影响个性发展,如自卑、孤僻、产生焦虑感等,而长期焦虑压抑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虽然因人而异,但也不可小觑。因为焦虑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学习心理来说,焦虑会使留守儿童害怕学习、逃避考试,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经常发呆、思维停滞等;从生活意义来说,焦虑使得留守儿童无法正确的认识、评价生活中的某一情境,也就无法作出与该情境相适应的及时又有效的行为反应;从社会生活意义上来说,焦虑可以影响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格特性的形成,导致恶性循环,进而发展到极端可能的各种焦虑障碍,如:认知方面的敏感、多疑、思维混乱,生理方面的失眠、胃口差,行为方面的逃避、退缩、缺乏各种行为技能等 [2] 。只有其思想转变了,才能配合辅导。

这样经过时间的检验,我的辅导计划彻底改变了陈辉的人生态度,让他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生活很充实,远离了网络的诱惑,使身心健康成长。

其实青少年中大部分是因人际交往存在缺憾而被网络游戏俘虏的,若已经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我建议妨用陈辉的心理辅导方法,只要我们帮助协调好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及朋友的关系,这类青少年定会走出网络游戏的阴影,由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来。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4)

其次,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势头,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应该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5)

甘肃省定西安定区巉口中学 谢重新

踩石过河游戏是一项传统的团队接龙比赛项目,对于一个团队的合作意识具有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作用,另外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于自信心的提升有特别良好的促进作用,

S同学是一位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把她叫起来,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连眼睛都不敢看着老师,下课和同学们不敢主动交往,课间一个人坐在凳子上不说话,不走动,在“踩石过河”这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笔者灵活的运用了团队的力量,不断给她勇气和自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己,突破自我。

具体做法是:这个班共有30名学生,我按照6名学生一组,分成了5个组,开始的时候我让1组和2组比赛,接下来是3组和4组比赛,这样第5组就落单了,而S同学刚好在第5组,这时教师有意识的让第5组的同学单独进行表演赛,教师观察到5组的同学挨个进行活动了,而S同学却一直往后退缩,总是不愿意参加活动,直到只剩下更后她一个人了,她开始躲到墙角处了,教师果断的又选派了一位5组的学生陪着她开始活动,但她还是不愿意参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语气坚定地说:“我们5组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去克服,我也相信你们5组的每一个同学都是更棒的,这是一个团队项目,如果有一位同学没完成项目,你们团队的成绩就是零”。在老师的鼓动下,S同学终于站在活动的起点线上了,这时我也给陪同她一起进行比赛的同学在耳边悄悄地告诉她说:“你要放慢速度,不要让S同学拉下的太远,甚至你可以让着S同学,让她行走在你前面,这样她就会有信心了”。另外老师还选派了一位同学在旁边保护S同学,以防她在行进的过程中掉下石头来。并且告诉S同学,你可以大胆地踩着石头过河了,旁边有人保护你。S同学试探着、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开始行走了,此时全班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响彻教的掌声,也许是旁边有人保护她、陪伴他她,S同学谨慎、平稳的开始向前移动了,1米、2米、3米、4米、到5米时全班同学再一次为S同学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S同学说:“你做的很好,就这样,坚持!在坚持!”,“踩好砖头,放慢速度,小幅度的移动距离”,“不错,你做的很好,非常棒”,已经5米了,马上要接近目标了,加油,相信你自己!老师给你!”。“向前,继续,加把劲,坚持”,到5米的时候,教师悄悄地让旁边保护的那个同学退出去,不再保护S同学,由于S同学注意力集中也没发现自己旁边没人保护她,终于S同学到达了10米的终点线,全班同学为她鼓起了久久的掌声。

S同学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这是一份超越自己的,、突破自我的发自心底的幸福的微笑!

团体辅导解决农村学生学习障碍的益处

(一)团体辅导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学生喜闻乐见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期,他们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挑战,其心理能力相对较弱,应对各类问题的经验也较少,其认识、行为和思想,都容易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向更加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向发展。同时,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水平正处于一种混沌期,虽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但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又相对较弱。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给他们讲道理,说“追星”是不对的,“名牌”要结合自家的经济实力,“玩酷”没有价值等等,又有多少学生能听进去呢?

团体辅导采取以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动地参与和体验,其游戏性质使得青少年更乐于参与其中,减少了他们对学校和家长“要教育我”的抵触情绪,也降低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真实问题时所产生的压力,使他们可以更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能力、体会活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体验和认识。

(二)团体辅导满足了相同年龄段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

(三)团体辅导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了互动的融融氛围

从团体辅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来看,它不应该是一种严肃呆板的说教或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该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一种人际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友爱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融融氛围。从人的本性上说,每个人都有“认同的需求,隶属的动机,被爱的欲望”,而团体辅导作为一种互动的过程,在民主、接纳、信任的气氛下进行,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人格尊严,享有同样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权利,可以培养青少年高度的自我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另外,团体提供给青少年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影,使他能将从团体中所获得的洞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连结,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因此,团体辅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安全基地”,是青少年成长上永远难忘的“心灵享宴”。大量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当青少年身处班级中接受团体辅导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个体辅导、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其它场合下所无法想象的。

(四)团体辅导为传输丰富的心理健康辅导内涵开辟了专门渠道

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所涵盖的内容来看,涉及了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自我意识发展、学习潜能开发、情感情绪调控、人际交往训练、青春期心理适应、升学就业指导、团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培养等等。这些辅导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在个体辅导中体现,但诸如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内容,是个体辅导所不能实现的,而团体辅导为体现这些内容提供了专门的渠道。另外,心理健康辅导必须面向全体青少年,以促进全体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紧紧依靠个体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个体辅导是一种“一对一”的方法,通常针对的是已经存在心理困惑或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而大多数处于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并不能从中受益,而他们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很多青少年同时受益,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成长,为贯彻心理健康辅导的全体性原则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6)

一、焦点解决辅导概述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 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聚焦于解决办法,而非问题。

二、焦点解决辅导迎合青少年工作的运作原理

(一)迎合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力

(二)因不围绕问题本身所以不会被青少年反感

焦点解决辅导的方法非常适合青少年的想法,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观点。因为青少年不喜欢讨论自己问题。他们总是不断摸索、不断尝试错误。他们一直向前看,几乎不会坐下来分析困难情景,他们只希望相处解决方法。而焦点解决辅导能够则能够帮助社工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上,一同合作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焦点解决辅导的辅导流程与核心技巧简析

(一)辅导流程

1、建立正向的目标。积极正面的目标:学会新的人际沟通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信心等。消极负面的目标:在人际交往中不再被欺负,不再发脾气等。若是一些成员本身的目标是消极负面的,则需要在社工的协助下,将负面消极的目标转变为积极正面的目标。

2、探索例外。当订立目标后,辅导将集中寻找与深入探究青少年生活中的各种例外经验,并且追溯青少年是怎样做倒让这些例外经验发生的,所谓例外经验就是问题不发生的时候的经验。

3、辅导结束前的回馈。每一次的辅导结束前,社工需回顾和整理青少年在前面阶段所提到的有效解决的途径,然后以正向的回馈、有意义的信息及家庭作业的方式将这些信息提供给青少年,以促使青少年的行动或改变。

(二)核心技巧

1、一般化。一般化是指社工将青少年问题给其提供辅导和辅导,使青少年明白其遭遇具有普遍性,以减缓青少年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社工与青少年一起澄清目标,建构解决之道。

2、辅导前改变的询问。指的是青少年在辅导前已经存在的改变的事实,可将辅导前的改变视为一种“例外经验”,是找出青少年既有资源和力量的依据。辅导前的询问可确认青少年之前所作的改变,让青少年获得解决问题的所有权,进而更愿意去维持这些改变,社工需要鼓励青少年已做的改变和努力。

3、预设性的询问。邀请青少年进行和以往不同的思考,以此了解青少年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技术传达出焦点解决辅导关于青少年是有能力的,且能在做出改变、解决问题的理念,能提示青少年“改变已经发生且能继续保持”的信念。

4、例外询问。例外询问指的是社工询问青少年当例外经验出现时的表现和感受,找出引发例外经验的行为,予以复制,使得问题出现的频率降低,鼓励例外的情境增加。

6、刻度询问。刻度询问以简单的数字为基础,落实青少年对其问题的看法,使社工能够更确切地评估青少年的问题。刻度以一至十位基准,让青少年界定自己问题的程度。“一”代表问题更困难、严重的情况,“十”是问题已得到缓解,不再困扰青少年的情况。更佳状态“十”与目前状态的距离,能使青少年明白其有进步和改变的空间,能增强青少年的正面能力来努力改变目前的问题和状况。

7、应付询问。应付询问的目标是找出青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应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部分,至少是令问题不在恶化的有效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及重视,既可以为将来的解决方案提供线索,也可以缓解目前的问题情境带来的压力,使青少年觉察到自己并非如自己想象中的无助和无能,而是具有与困难搏斗的能力,并能应付得宜。

8、关系询问。青少年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网络内的。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固然取决于他的信念和看法,更决定于人际关系网络中他人的观感和看法。

9、改变更先出现的迹象。焦点解决辅导将改变的过程分割成一些可以处理的小步骤,相信小的改变能带来大的变化,更先出现的改变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7)

一、学校教育与辅导机构教育概述

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正规教育,在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除了系统性的教授知识内容,还进行德育等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了与同龄群体进行接触、交流、培养友谊的场域,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学校教育的师资力量较强,而且担任讲课任务的教师均为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及教育政策的实施也均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来实现。

社会辅导机构为私企式的教育单位,以教育知识为主要经营形式,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一般以“一对一”或是小班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应试性目的更为明显。辅导机构招生,主要由教育推销专员,以电话销售或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由聘任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

二、学校教育与辅导机构教育差异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全体学生安排的集团授课方式,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较弱,而在辅导机构中“一对一”或“小班授课”方式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安排课程内容和讲解方式,也正是因为能够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在学校教育之外为子女增加辅导机构教育。但辅导机构小范围的教学形式,与学校教育的氛围不同,一方面打破了青少年学习的群体环境,班级教学虽然存在忽略学生个体的不足,但却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间接的沟通,普遍存在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其他学生尚未意识到的问题,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

同时,辅导机构教育盈利性的运营形式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学生及其家长对辅导机构的责任期待及辅导机构销售的承诺,使得学生及其家长对辅导机构产生依赖,在辅导机构中也存在全托生,学生直接放弃了学校教育机会,只在辅导机构接受专项辅导。辅导机构为了留住和发展生源,增加收益,多采用“哄、捧”的形式教育,这与学校严格的教学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辅导机构。在辅导机构学生甚至可以提出根据自己喜好调换教师的要求,也有部分学生侮辱教师、闹情绪。教师为了自身利益,一般选择容忍,纵容部分学生的不良言行。

三、各教育主体在青少年文化教育中的角色

青少年文化教育,绝非是由教育部门单方因素决定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文化教育是家庭教育、学生自身和教育机构(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辅导机构教育)三方共同承担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习惯是青少年接受知识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关键因素,而习惯和心智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国内有句侮辱人的俗话:“没家教”,其中家教指的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一味的期待社会教育、辅导机构承担起青少年文化教育的重任,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导致家庭原有的功能逐步被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机构分化、替代,部分家长将子女教育也通过购买教育产品的形式推责于学校及辅导机构,但教育机构的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家庭是培育青少年情感和爱心的地方,有爱和情感的青少年才会体谅和宽容,才会客观评价和理性选择,才会更好的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在中有如此论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基础的是正心、修身、齐家,均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他对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此等发展环节间的关系,如同“径依赖”和“蝴蝶效应”,家庭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场所,对后续教育起着极大的作用。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8)

――神奇的探索(历奇)教育

张德聪

张德聪教授主讲的团体辅导新趋势-神奇的“探索历奇”教育。以工作坊的方式,借助灵活多变的活动内容,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认识。参会人员都被张德聪先生的富厚积累及专注的程度所震撼。

台湾专家张德聪教授(左一)在讲授探索教育课,和学员互动的场景。探索教育又叫历奇教育,意为经历一种崭新的经验的教育。看出两位老师的口型了吗?他们在异口同声地刚得的新经验:“Happy everyday! ”从他们生动的神情当中,我们不经意间领略到了探索教育的美。

心理辅导中“房树人”测验(HTP)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周光昭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策略

吴晓蓓

此次主讲同辈团体的功能、形成、对青少年问题的影响和学校的三级辅导策略。

台湾专家吴晓蓓在北京广渠门中学讲示范课。讲的是“同辈团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与辅导策略。关爱青少年学生,关心他们所受的“同辈压力”,吴晓蓓老师真是善解人意啊!

教师如何掌控心中的气候

韩正雄

此次主讲中小学生情绪【EQ】管理的方式和策略,教师如何掌控心中的气候情绪的自我修炼与应用。不与怄气共舞、要自在又自主。情绪有持续性与感染性,亦有可控制性,情绪掌控的意义,知人之明,人和事通。

台湾专家周光昭在讲“房树人”心理测验。听课的老师们专注认真地听课

谢月英

介绍辅导模式所依循的辅导理念,五种有效心理辅导策略及有效辅导策略检核表。谈了同辈团体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分析同辈压力下的从众行为、团体中的个人行为及相关的因素。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9)

一、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的界定

(一)什么是世界优秀心理电影

心理电影,通常泛指所有以各种心理问题、心理现象为题材的电影,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则指广受人们肯定和赞赏、推荐甚至多次获奖的心理题材的电影。这些优秀的心理电影或是揭示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或是展示了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径、方法,或是涉及众多心理学知识利于对公众进行科普,或是制作精良对观众具有强大的艺术吸引力。

(二)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的特点

能称得上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的,必须以人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为题材,关怀人的心理健康,与常见心理问题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对观众具有启发意义和强大的艺术吸引力,这样的电影,往往甫一问世即广受赞誉、备受推崇并接连多次获奖,成为人们谈及某些心理问题、心理现象时必定提及的经典之作。

二、心理电影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根据

从近些年的实践看,已有不少研究者尝试以心理电影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有的研究者将团体辅导和电影疗法相结合,尝试用于新生中人际关系发展改善,分析团体式电影疗法在改善新生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生人际关系改善的新型教育模式[2]。有的研究者研究用电影文本促进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有的研究电影疗法对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有的研究心理影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等等。

这些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将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和可行的,以世界优秀心理电影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三、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局限

(一)作用

以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心理电影赏析,可以起到寓教于乐,激发参与热情,普及心理常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解读他人,促进自我探索,感悟,搭建交流平台,放松身心,注入正向能量的作用[3]。

青少年又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群体,对探究新事物总有用之不竭的热情,对通俗易懂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兴趣浓厚,所以通过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效果。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不可估量。

(二)局限

利用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关度不一定高、启发性不一定强、艺术渲染过于分散学生的关注点、片时过长严重占用教学时间等局限。

心理电影再优秀,毕竟不是为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量身定做的。作为优秀的心理电影,同样需要考虑观众的口味、票房、收回成本等,且是其首要考虑的,故心理电影虽可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相关、部分重合,但不可能指望以其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本身。

四、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的发掘

世界电影浩如烟海又鱼龙混杂,以心理为题材的相对较少,称得上优秀又可以拿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则更少。一些辅导者为了增强自己教学的生动形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做充分准备随意选几部据说是心理题材的电影给学生一放了之,常因错选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不符的电影导致学生茫然困惑、兴味索然,也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为防止错选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影片浪费时间、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对心理电影进行严格的筛选,必须坚持一定的选片原则。

(一)影片必须能反映且有助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原则

为达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所选影片必须有针对性,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直接相关,并尽可能地精准,辅导者不能随意找些据说与心理有关或貌似与心理有关的电影一放了之,应付搪塞,这样不但达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浪费宝贵的教育时间和资源。如本能、沉默的羔羊等被一些论者推荐的电影,虽然这些电影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之外也有其备受推崇的理由,但因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距离,并不适合播放给青少年,即使辅导者不加选择地将之播放给青少年,只能穿凿附会地做些讲解,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让青少年对辅导者的授课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影片必须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原则

青少年兴趣爱好广泛,初次观看心理题材电影往往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随着课程的延续,也可能因为一些电影剧情重复、情节简单、缺乏艺术吸引力产生厌倦甚至厌烦,观影兴趣迅速下降。必须严把选片关,尽可能选取一些有强大艺术吸引力的心理电影,有利于更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集中其注意力,使课堂内容紧紧抓住青少年,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影片必须适合青少年年龄阶段原则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心理电影的选择还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不同特点,辅导者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影片对症下药,才会取得较理想的辅导效果。如同样是青少年,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学习心理障碍远比高年级小学生、初中生、生严重,利用电影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就应偏重一些反映学习心理障碍的影片。

(四)影片应当强调发展性原则

(五)影片应当有启发性原则

用于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越能表现心理问题的症状、深刻揭示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越好,这样才能对青少年有一定的启发性。

(六)禁片从慎、从否原则

为数众多的心理电影虽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但毕竟不是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拍摄的,其中含有的不适合青少年观瞻的色情、暴力、残忍镜头应当在尽可能不影响原片的前提下适度剪辑掉。多数心理电影都属于“小众”影片,大多没有中文配音,而是保留原声配中文字幕,一些包含下流词汇的字幕语句应当做以较为中性的词汇替换或暗示性表达处理。为此,就要选择可编辑字幕的影音文件,如mkv、avi格式的文件等。如心灵捕手是一部被众多论者大力推荐、很适合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心理电影,但其字幕中包含大量的直译脏话、俚语,这些脏话、俚语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对话原意和影片精髓的前提下处理得较为中性、委婉一些,没必要把一些过甚的脏话展示给模仿性极强的青少年。若不对心理电影中的这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镜头、字幕做些编辑处理,播放心理电影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控的。

五、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利用

选择好世界优秀心理电影仅是步,要取得利用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还要做好播放前、中、后及影片解析的工作。

(一)播放前

辅导者必须合理选择播放时机,将影片播放合理穿插于教学进度中;必须在播放前做好充足准备,确保播放环境适宜、播放设备可用、播放文件正常;必须合理安排课时,尽量将电影播放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周课时的更后,这样有利于青少年利用周末时间反刍、体味、理解、讨论、思考电影。

(二)播放中

影片播放中,必须使青少年认识到课堂电影的播放,可以是休闲和欣赏,但更是学习和成长,不要使青少年像在电影院看电影那样随心所欲,必须维持好正常的课堂秩序;必须计算好播放时间,为节约时间,若影片略长于几个课时,可将无关的片头片尾去掉,若影片略短于几个课时,可在播放环节适当延长一些介绍、停顿、提醒和提问;要注意课间的停播、休息,防止疲劳和厌倦。

(三)播放后

影片放完后,由于青少年对电影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即使所剩时间充足,也不宜当堂解析,可让青少年利用剩余的时间预先回味、思考、讨论;应将精心设计的作业及时布置给青少年,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回去体会、思考。

(四)课堂解析

课堂解析是以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更后和更关键的环节。

要做好这个更关键的环节,宜采用提问、分组讨论的形式,以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课堂解析应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理顺剧情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既受电影片长限制,又有一定的文化陌生性,常导致青少年弄不清剧情,辅导者应以解决剧情疑问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以提问、提醒、讨论促青少年思考的方式,在解决剧情疑问中引导青少年一步步认识片中人物心理问题的表征、成因和解决方法。

5、将电影与实际结合,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是整个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利用研究的落脚点,辅导者不能将电影一放了之,也不能解析完电影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通过作业、提问等形式对尚未理解、掌握相应知识与方法的青少年进行排查与进一步的辅导,确保以电影促健康教育的产生更优效果。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以人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为题材,关怀人的心理健康,与常见心理问题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对观众具有启发意义和强大的艺术吸引力。

将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有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其独有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同时世界优秀心理电影也有其局限性,不能指望以其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本身。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的筛选发掘必须精挑细选,绝不能不加筛选、牵强附会,为此必须坚持一定的选片原则,包括影片必须反映且有助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必须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必须适合青少年年龄阶段、应当强调发展性、应当较有启发性、禁片从慎、从否、易于编辑七大原则。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10)

【中图分类】DG448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责任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之源。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基于对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关切的认识所形成的自觉为社会尽责任的意识,以及在这种意识作用下产生的经常动机。它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高级情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社会责任感养成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核心课题,当下的重要任务是,如何促使青少年在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涵的社会责任感方面达成共识。

再认识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研究进化为责任伦理研究。责任是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关系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①。责任伦理主张人不能将他人当作手段和工具,而应视为目的本身,主客体关系应该是一种主体间关系②。责任伦理学改变了传统哲学探讨道德问题的方法,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角度,以“他者”为责任伦理学的逻辑起点,满足他人的需求和立场。人们常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同一价值体系下是可行的,而在多元价值体系可能行不通,如大闸蟹是国人的更爱,而在欧洲多瑙河大闸蟹成为恼人的外来物种。责任伦理为解决多元价值体系带来的道德难题提供了根本前提。

社会责任感是对责任伦理的认识。责任伦理要求个体应对自我与家庭、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未来社会以及自然持续发展负责,而每一份责任都包含强制性责任和选择性责任。作为个体,面临这些责任,有些人选择承担,为社会做出贡献;有些人选择回避,以已为中心,逃避家族和社会等责任。

自我意识是社会责任感产生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社会自我意识直接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动机制产生③。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受多元文化影响和不良社会舆论影响,难以正确认知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责任的同时,难以升华为内心信念;另一方面,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总是希望社会“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为”社会做些什么。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不足

对实践反思环节缺乏足够关注。目前研究集中在重要性、现状描述、原因分析等方面,教育措施方法研究较少。如果缺少将实践感性经验转化为内心信仰的关注,社会责任感教育只能停留在理论和知识面,无法落在内心深处。

对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性缺少足够关注。青少年因青春期特点,思维缺少思辨性,逆反心理还比较严重,如以偏概全、非黑即白、刻板印象或自我否定等。埃里克森认为,思维从两极向多极转变是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如果缺少对青少年思维发展性的关注,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会打折扣。

对青少年自我对话缺少足够关注。自我对话是指个体的内心独白,是个体发生的出声或不出声的“我―我”谈话,自我对话与自我意识、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④。但因为自我对话的内隐性,自我对话常常被教育者所忽略。青少年遇到问题时,自我对话的自我激励维度得分更低,缺少对自己的正向肯定,导致一些青少年不敢于、不乐于、不勇于为行为结果负责任。

贝克认知疗法及可借鉴的基本观点

贝克认知疗法的认知改变机制。贝克认知疗法由A。T。 Beck在研究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该疗法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⑤,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该疗法通过结构化会谈纠正和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从而使个体发生情感和行为的改变。

社会化来访者成为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与来访者之间建立有效工作同盟的基础上,帮助来访者的同时,不断训练来访者掌握认知模式、自动思维、识别情绪、识别和纠正自动思维、行为实验等技能,让来访者在离开以后,能够运用认知疗法进行自我对话,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不再反复。将这一模式应用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师生建立合作同盟关系,训练青少年掌握认知模式、责任伦理等,为青少年自我对话构建认知基础。

认知概念化提供对话基本框架。认知概念化是理解来访者的基本框架,在此过程中,需要提出一系列问题进行自我问答,从次与来访者接触时就构筑一个认和概念,并不断修正他的概念,直到与来访者更后会谈结束。的认知概念化为青少年开展自我对话提供基本思。自我对话可以使青少年获得尊严感和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去探寻思维中不可避免的盲点或疏忽,同时使青少年有勇气去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与非连贯性。

基于贝克认知疗法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方法

总体思和基本流程。总体思是通过自我对话辅导青少年思维训练。结合认识论和贝克认知疗法,建立“实践―对话―运用”社会责任感教育新模式,具体是青少年的生活实践中设置“自我对话”辅导环节,教授青少年掌握认知疗法,从责任伦理、价值伦理和需求等几个角度进行思维对话训练,体验新想法带来的新情绪和新行为,促进青少年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社会责任高级情感。

自我对话辅导的基本策略。对话辅导帮助青少年在对具体经验的反思中获得普遍认识,辅导者的任务是确保这种结果出现,可使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六种⑥。一是内容中立,如果青少年的注意力被辅导老师的观点时,那就会干扰青少年自己的思考。二是从真实经验出发,因为情境和体验的真实性会带来真实的想法,真实经历会带来更有成效的探究。三是相互理解,通过精确的共同理解可以增进参与者的思想深度和清晰度 。四是聚焦当前问题,每一次对话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每当话题进入其他相关问题时,辅导者必须将参与者的注意力带回到任务中来。五四达成共识,这是对话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何时达到一致,那都可能是暂时的,因为有新的观点进入我们的意识可能唤起新的怀疑。对话是为可能性而努力,对共识的探求总是具有暂时性特征。六是辅导者的干预,为避免对话陷入无指导的尴尬境地,辅导者可在观察对话方向、注意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参与者如何提出丰富多样的观点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自我对话辅导的基本主题。,贝克认知疗法,包括贝克认知模式、认知概念化和处理自动思维,即学会觉察和判断自己内在想法(也可称为思维或认知)。

贝克认知模式:目的是让青少年熟练运用四要素,理解想法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贝克认知模式四要素包括:情境(A)、想法(B)、情绪(情感C)和行为(D),俗称ABCD。如将阅读一本专注书籍做为情境体验,引导青少年理解不同想法下的不同情绪感受。

第二,识别情绪对话,目的是厘清情绪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即如何以情绪为标识别思维模式。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到的多是情绪或情感,而忽略了真正的思维,而情绪则成为觉察思维的切入点,识别情绪就会抓住背后的想法。在国内的传统文化中,不主张情绪表达,很多青少年难以正确看待情绪,情绪经常与“发脾气”等同,甚至养成不合理表达方式。然而人脑中的额叶部分不断进行情绪推理⑦,提醒人们情绪存在的合理性。需要让青少年意识到情绪、情绪合理宣泄的重要性和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

第四,责任伦理对话,目的是厘清“思维―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即“我―他”之间关系对话,引导青少年知觉责任伦理,扰动责任伦理动机,形成高品质的责任伦理新行为。这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核心。一是责任伦理主张对话伦理⑧,面对社会期望,个体具有选择权。首先自主选择是责任伦理的基本要求,不接受权威的独白,权威也无法强令个体承担全部责任;其次道德是社会的共识,不是灵魂的独白,也不接受先验自我的独白;更后责任伦理强调这种对话应该是真正的对话,发生在 “我―他”之间,不管开口还是缄默不语,内心深处对责任都会有深度的认同。二是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角色⑨。责任产生于角色,角色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也成为人们认识责任的中介,二者具有同时性,互为表里。如人一生中会扮演子女、学生、持家者、工作者、公民、休闲者等角色,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同一角色的内涵都会有不同,如儿童阶段子女角色是被抚养者,中老年阶段的子女则应尽赡养义务,否则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谴责。三是责任伦理的境遇由特定历史时空赋与。责任伦理是一种境遇伦理,也是底色,由特定的历史、国空、意识形态、阶、家族和个人成长背景烙印,不可以拿当代否定历史,也不可以用历史否定当代;不可以拿理想否定现实,也不可以用个人成长背景代替社会伦理道德。四是青少年责任伦理教育转化为,帮助青少年解决“立足国内,面对他人的期望,自己希望扮演何种角色,选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给自己的责任赋与使命感和意义感”,这里的他人包括特定时空的家人、社会、国家、历史等。五是出于责任伦理的行为是要对后果负责的,像学习不付出努力就需要承担可能不及格责任,作弊需要承担违纪处罚等,培养青少年根据自身社会角色和身心发展实际水平谨慎选择并为其行为后果负责,敢于、乐于、勇于为行为结果负责任。因此,辅导重点是强化贝克认知模式、责任伦理、责任伦理与传统伦理的区别。

【注释】

③于娜,杜天骄:“完善青少年自我意识 培育社会责任感”,国内科技信息,2010年第12页。

④郭素然,伍新春,滕秀杰:“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 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第5期。

⑤[美]贝克: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翟书涛等译,北京:国内轻工出版社,2001年。

⑥[英]勒内・萨兰,[德]芭芭拉・奈塞尔: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4页。

⑦[美]达马西奥: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青少年心理辅导篇(11)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1篇

关键词:留守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亲子关系;育人功能

一、问题提出

如今,现代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增加。据前期调研,本文作者所在的城近郊某校初中生父母在外务工的家庭达61%。在平时的生活、学习过程中,由于家长的缺位,一些学生出现了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家庭环境量表施测,给对照组发放20份问卷,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此次团辅的必要性。对实验组前后两次共发放的40份问卷中的情感表达、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成功性、道德观、娱乐性、控制性和组织性等十个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验证团辅的效果。

(1)F体心理辅导中留守学生家庭环境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性比较:测验分数显示,留守学生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方面差于正常家庭,在矛盾性方面高于正常家庭,在道德观与控制性上差异不大。这表明初中学生对家庭的心理需求落差明显,学生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来优化心理。

(2)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庭环境量表因子差异性比较:测验分数显示,实验前实验组除在组织性因子上优于对照组外,其余因子无差异。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在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上三个因子显著升高,在矛盾性因子上显著降低,在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因子上有所升高,在控制性因子上有所降低,在道德观因子上差别不大。这说明团体辅导对优化实验组成员的家庭环境、优化亲子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讨论

(1)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设计思。为取得家长认同,研究组提早联系,协调时间,签订保密协议,建立信任关系。团辅中突出互动,让学生及家长增进信任,找到归属感与压力释放的途径。活动实施时兼具团辅与家庭治疗双重功能,设计了能增强亲密度的亲子活动。在设计合情合理、操作性强、吸引力大的环节,加入了亲子挑战项目,旨在激发家庭正能量。

(2)正面管教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正面管教理念和善而坚定,既不娇纵也不惩罚孩子,可以培养孩子自律自强的精神与合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家长拥有正面管教的理念,才能掌握教育方法,增强爱的能力。

参考文献: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2篇

亲子关系生辅导员师生关系童年是孩子塑造人格,健全身心的黄金时期。父母是孩子的位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与个人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将让孩子受益一生。则是学生由未成年人过渡到成年人,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辅导员是生进入这个人生新阶段后的位老师,同时也是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对象之一,对学生生涯的指导和职业发展上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除了作用上的相似性,家长对孩子所承担的责任,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存在相似性,他们都肩负着既要管理又要教育的双重任务。本文将从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来分析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人的一生有4个重要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更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若想拥有和谐的人生,那么这4个关系都需要做到和谐。但是,亲密关系是关。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更初建立的亲密关系,是人格形成的基石,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乃至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若能与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帮助孩子通过做自己,从而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更大程度的成长,将为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内心,也有利于他与外在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充满冲突,那么孩子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也会存在冲突。

众所周知,国内的家庭在亲子关系中更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溺爱。溺爱表面上是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真实感受的视而不见,也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的权利。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决定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也不会勇于追求,这种培育显然是失败的。

另一个容易步入的误区就是管教上“动用权力”。国内有句俗话叫做“不打不成才”,这充分显示出国内上一辈家长在子女管制教面的权力意识。他们认为,在家里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就是权威,他们说的话,制定的规则,子女必须听从遵守,甚至通过暴力来树立威信。然而,在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中,家长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建议和命令孩子的行为和选择,或者直接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不利于今后平等地建立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的特点

初入的新生对于什么是,学什么,怎么学等基本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即便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或者其他渠道有所听闻,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他们就如同新生的婴儿,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角色有着十足的好奇,在这个探索与适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观念,将影响学生对整个阶段的选择,而阶段的行为养成又将对其毕业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个孩子的家长,要通过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全面的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独立学院是21世纪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主体,作为处于探索阶段的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学校的声誉和社会评价,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稳定办学、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取得办学成果是校方更为重视的环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以此为依照。所以,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存在着教育、管理、服务三重关系,这三者的比重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比例,否则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失衡与异化,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

正如亲子关系中家长更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就是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以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自由,那么对于生而言,不论他本身的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他首先需要的是靠自己去感知,如果被动地被剥夺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不会认为是自己在上,也不会去探究自己上的意义和目的,那么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了单方面的教导与教授,而不是双方互动的教学关系。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生初进校起,辅导员就应树立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的意识,避免保姆式的服务,否则学生就如同被溺爱的孩子,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责任感。

第二,要通过摔打教育与信任教育,教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非因为害怕学生无法胜任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始终采用帮带的方式扶着学生走过四年,这对于处于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危害等同于在童年阶段被父母娇惯的孩子,面对毕业后更多的困难和危机,他们将无所适从。

第四,作为学校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强化辅导员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减少不必要的后勤服务工作,为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3篇

1、 辅导前后儿童孤独量表的结果与分析

辅导前孤儿孤独感的平均数为58.23±10.5、辅导后变成40.31±9.36、差异极为显著。这表明,本次干预研究在降低孤儿的孤独感效果非常明显。

2、 辅导前后模拟家庭“亲子”关系的自我评价

孤儿和模拟家长对“亲子”关系的评价在辅导前、后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模拟家长和孤儿都认为自己家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3、 他人评价

老师们都表示:与过去相比,这些同学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回答问题积极了;在课间与同学交谈的时间多了,而且能比较平和自信地跟同学们交流;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比以前高了,敢于问老师问题了,比以前有礼貌了。同班同学反馈:这些同学在班上受欢迎多了,不再吵吵闹闹的;能比较主动地跟同学说话了,不会没名没姓地就叫“喂”了;能与同学真诚地沟通了。

4、 自我评价

从孤儿自评问卷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成员认为本次辅导活动很有价值,对活动非常满意,认为活动是有效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学到了积极的交往方法,与同学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从模拟家长的自评问卷来看,大部分成员认为通过这次团体辅导,对自己所带的孩子了解更多了,管教孩子的方法更多了,与孩子的冲突减少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多了,孩子也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为探讨适合孤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以增进孤儿与模拟家长的亲密关系为目标,我们对10名孤儿和其模拟家长进行了为期9周的“大手牵小手,同心一起走”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以达到改善孤儿孤独感的目的。并进行实验前、后的儿童孤独感测量与分析。

1、 辅导前后儿童孤独量表的结果与分析

辅导前孤儿孤独感的平均数为58.23±10.5、辅导后变成40.31±9.36、差异极为显著。这表明,本次干预研究在降低孤儿的孤独感效果非常明显。

2、 辅导前后模拟家庭“亲子”关系的自我评价

孤儿和模拟家长对“亲子”关系的评价在辅导前、后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模拟家长和孤儿都认为自己家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3、 他人评价

老师们都表示:与过去相比,这些同学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回答问题积极了;在课间与同学交谈的时间多了,而且能比较平和自信地跟同学们交流;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比以前高了,敢于问老师问题了,比以前有礼貌了。同班同学反馈:这些同学在班上受欢迎多了,不再吵吵闹闹的;能比较主动地跟同学说话了,不会没名没姓地就叫“喂”了;能与同学真诚地沟通了。

4、 自我评价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4篇

辅导员学生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辅导员与生的接触和交流日渐增多,这种交流的成效如何不仅对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下文根据本人与学生多年打交道的经历谈谈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搞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2012年10月,笔者到本系所在寝去找一位长期旷课的学生谈心,该同学因过度沉迷网络而难于自拔,也意识到旷课是一种极其有害且违犯校纪校规行为,却不肯改正,原因是辅导员曾经在班上公开批评过他,使其伤了自尊又丢了面子。我把此事告知辅导员,辅导员于是改变了方法,打电话给其父母,让其父母出面做工作。在该同学父母耐心细致的劝导下,该同学后来改正了缺点,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由此可见,对学生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给学生台阶下,注意工作方法,让其主动改正缺点和错误。学生犯错时辅导员在生气关头难免“雷霆震怒”,殊不知这是对学生感情的一种极大摧残。还是应先忍一忍,等自己心平气和后,权衡师生矛盾与利弊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学生。

(三)生活中的朋友关系。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其排忧解难。作为老师和朋友辅导员的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注重自己的言行和着装,多替学生考虑,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其疾苦,关心其成长,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切忌一味的板着面孔训人。由于本人注重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尊重,因此,逢年过节,学生问候的短信如雪片般飞来,多的难以胜数,这使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一种鼓舞,说明辅导员的心血没有白费。

(四)工作中的团队关系。辅导员和生都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工作中大家相互依存,相互配合与支持,构成完整的师生关系。但相对于社会来说,师生是一个团队,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师生关系应尽量避免闹别扭,而应构建相互亲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

(五)在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则是引导者与探索者的关系。当代生虽然生理上已届成年之列,但心理上却并未成年,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还十分肤浅,需要辅导员帮助解惑。俗话说,要想将阳光撒播到别人心田,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了解国内形势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发挥好人生的作用,引导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二、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相处关系的艺术和方法

(一)辅导员对学生应宽严相济,把握分寸。既不要过分苛责学生,使其不敢接近,不愿向老师倾诉真情实感;同时也不能跟学生走得太近,与学生称兄道弟,对学生过分放纵。过分苛责会使学生认为辅导员不近人情,不能理解学生的心情与思想,即使有痛苦与难处也不愿向辅导员倾诉,宁愿把它隐藏在心里,在行动上则会与辅导员对着干。过分随意则会给学生一个不严肃的印象,认为辅导员软弱可欺,会助长学生的傲慢心态,不知如何尊敬老师,尊重他人。

(二)辅导员应把良师和益友的身份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不能只顾与学生喝酒聊天,一味迎合,该批评时应严肃,该劝导时应和蔼,不能引导学生做没有责任感的人,更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他们。对于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应指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意志,自觉改正错误,同时对于他们的错误,也应明确指出,帮助他们限期改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则运用校纪校规适当处分,这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三)辅导员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子女或兄弟相待。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如在每年的奖助学金的评定上,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并征求班干部和广大同学的意见,而不能主观武断地评给与自己关系好但条件并不突出的学生。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等方面,也要做深入细致而客观的调查研究,不能任人唯亲,。礼记里有句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辅导员只有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与信任。

(四)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排忧解难。在谈心的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困难和忧虑说出来,不要自我封闭,隐藏在心里,否则就会出现心理障碍。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了解并分析其成绩差的原因,为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给与鼓励和帮助,而不能鄙视和嘲讽。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或有难言之隐的则视情况发动同学予以帮助。

(五)不失时机的赞赏和鼓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则寓言,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更终跳了出来。鼓励有多大的力量呀!教育者要善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不吝啬鼓励,合理鼓励,合理表扬,夸奖学生很重要。切忌歧视和奚落。

(六)辅导员应注意自身修养,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的引人。曾经有一个故事,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视台的那一则广告“给母亲洗脚”多令人感动,看到母亲天天给奶奶洗脚,孩子也跌跌荡荡的端来一盆水,笑盈盈的送给母亲,您也洗脚。这就是榜样。可见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多么重要,其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辅导员是与学生打交道更多的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否则会起着适得其反的负面作用。

三、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应尽量避免陷入如下几种误区

(一)情感“万能”的误区。个别辅导员认为,只要对学生投入足够多的感情,真心对待学生,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学生就一定会俯首帖耳,对自己言听计从。殊不知,这样做有时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辅导员对学生的过度亲近与放纵会给学生一个误解,以为辅导员的性格怯懦,缺乏个性,软弱无能,对辅导员不一定给予应有的尊重,反而会时时拂逆,违纪,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辅导员的话当作“耳边风”,辅导员的教育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二)角色不清或角色倒置的误区。个别辅导员由于受社会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或产生偏见,看不到辅导员兼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这一点,对辅导员具有的政治思想的教育者的角色和日常事务的管理者的角色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个别辅导员只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或“服务员”的角色,对辅导员这一身份感到不满意,于是对学生听之任之,让学生牵着鼻子走,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去“招惹”学生,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师生的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倒置过来了,辅导员成了学生的学生了。在此情况下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很令人担忧了。

(三)“过度”管理的误区。辅导员的管理作用本应建立在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上,然而,个别辅导员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以为学生懂得的道理比自己还多,不愿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过分相信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依据是校纪校规,可是个别辅导员既不熟悉学生管理制度,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和精力,而是随心所欲去进行管理。事无巨细,不看对象,一味采取简单粗糙的方法去管理,导致学生反感。一旦受挫,又归咎于学生的“不听话”,于是又放弃管理。这种过犹不及的方法的交替使用导致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变得僵硬。

(四)得理不饶人的误区。生生理虽然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并不成熟,处于人生第二个断乳期----心理断乳期,在校期间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当心血来潮时因一时的冲动可能会做一些错事,事后又会后悔。对于学生们的错误,辅导员应根据其性质、大小、有无主观故意性区别对待,切忌得理不饶人,把学生当成不可救药的人一味批斗,以惩罚代替教育。对于一时糊涂犯错的学生只要错误性质不是很恶劣且学生愿意认识并改正错误,就应给他们机会,毕竟他们是受教育者。

参考文献:

[1]钟健雄。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0、

[2]张硕。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亲和力;辅导员

一、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亲和力

亲和力的形成取决于辅导员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作为辅导员,更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有发自内心的职业道德义务和强烈的责任感,努力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要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待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注重用一些人性化的理念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增强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能把更新观点、先进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辅导员所具备的品德、智力以及对事业的忠诚与认真负责等品质“折服”,而不是对拥有的某种权利“傲服”,树立自己良好的威信。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和蔼可亲,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用所产生的个人影响力来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所以,作为辅导员,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只有这样,你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二、关爱加深亲和力

关爱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这说明了爱是相互的,你去真心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学生,学生就会从情感上给以回报。这种回报是高尚的、真心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思想情况及成长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当学生体会到这种关爱时,就会大大缩短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就会乐意向老师坦露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唤起并坚定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更乐观、更积极的态度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的培养。班级中的后进学生和困难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辅导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他们对学习和前途的信心。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做到爱在细微中,更要善于宽容和鼓励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更深深理解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是多么有意义。有了关爱,无形中加深了辅导员的亲和力。

三、语言沟通艺术充满亲和力

托尔斯泰曾说:“在人的大脑里好像有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像是在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知音者头脑里回响起来。”托尔斯泰道出了语言沟通艺术的重要。语言是一门艺术,是辅导员亲和力的重要标志,对开启学生心灵,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试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辅导员的语言毫无章法,干瘪无趣,缺乏情感,学生必然会提不起兴趣来听,甚至觉得唠叨多事。语言交谈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语调应力求抑扬顿挫,节奏应讲究舒缓有致,态度应做到亲切自然,情感应力争真诚饱满。只有这样,才是充满魅力的交流沟通,它会像一块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并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作用,使学生豁然开朗。平时用几句幽默的话就引得学生开怀大笑,交谈的双方不再拘束,紧张的气氛变得平和。试想一个咄咄逼人,沾沾自喜,盛气凌人,洋洋得意的辅导员又怎会有很好的亲和力呢?又如何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语言也是一种载体,是情感交流的载体,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传递情感,交流感情。语言交谈艺术是情感传递的桥梁,是散发亲和力的重要表现方式。

四、微笑体现亲和力

无论是在私人场合还是在职业场合,微笑都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结合点,它标志着兴趣,传达了关怀和关心。辅导员看到自己的学生和师生发生矛盾时,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这时如果能运用微笑策略,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它可以缓和矛盾,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在找学生“兴师问罪”之时,如果此时你满脸怒色、杀气腾腾,学生立刻就会提高戒心、顾虑重重,加重敌对情绪,使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其结果往往使矛盾激化,师生关系紧张,收不到教学的效果。但此时教师若能克制自己,努力在脸上呈现出一缕和善友好的微笑,就会使学生戒心冰释,顾虑解除,减轻敌意进而被感化。由于这时候辅导员面部的微笑对自己愤怒的心态产生了抑制和改变作用,因而就能使处于盛怒的大脑冷静下来,恢复理智,从而避免由于感情冲动而导致出现过激的言行,更终变唇枪舌剑为和风细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得以顺利解决,为顺利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由于国内的教育传统强调“师道尊严”,因此许多辅导员多喜欢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事实上,过于严肃的辅导员即便得到学生的尊重,也是一种“敬畏”,而非“敬爱”,完全失去了亲和力。辅导员应当依赖自己的学识,精妙的语言艺术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应当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面容来缩短师生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因为你面对的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沟通。所以,老师的“微笑效应”是“愉快谈话”的基础,是体现亲和力的更好表现。本人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就注意运用好微笑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启迪学生的睿智。当学生取得成功时,用微笑给他以鞭策和鼓励;当学生学习暂时遇到困难时,要用微笑激起他克服困难;当学生有时犯了错误,也用微笑给学生以理解和期待。把微笑带进宿舍、把微笑带进教、把微笑带进校园,把微笑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平等提升亲和力

辅导员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通过这种调节,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将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要让大家都明白正确的道理,妥善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辅导员工作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是梳理人际关系的过程,这中间就存在一个相互理解的问题。因此,在工作中,辅导员应采取平等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亲和力,这可以艺术性地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平等态度,首先体现在不居高临下,体现在相互尊重,还体现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不强词夺理,不以势压人。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某些问题平等沟通,达成共识。否则,就会造成压而不服的局面,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还有可能造成新的问题,甚至激化矛盾。

平等态度,还体现在辅导员态度的与人为善,和颜悦色。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大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在工作过程中,盛气凌人,疾言厉色,以大压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问题,制造新问题。即使对一些思想不正确,行为有不妥的同学,也应抱着一种善意和宽容的态度,细致耐心地做好思想说服教育工作。这种宽容产生的亲和力,在辅导员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凯。“亲和力”的作用及实施途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2009(7)。

[2]王祁。辅导员工作中亲和力的重要性[J]。教育园地,2009(7)。

[3]邱海锋。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径选择[J]。沈阳建筑

学报,2009(10)。

[4]李云玲,李永兴。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6篇

一、构建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亲自参与策划发展思。构建了一支校长领导下,由教科处、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和心理辅导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各科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努力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对学生、教师和家长。我校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更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

二、开展全面的心理辅导工作

2、小组辅导。这是我们常用的辅导方式,当几名学生为同一件事所困扰时,我们就作小组辅导,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3、团体辅导。为了让辅导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定期为学生作班级团体辅导。每两周上一节心理辅导课,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学期教学计划,辅导员由班兼任,每个年级由一位辅导员负责指导。为了提高心理辅导课的水平,每学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研讨活动。

三、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活动。

1、每年五月举行“放飞五月”庆典活动。主要开展讲心理故事比赛、做心理游戏、出黑板报等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还会分年级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并进行“青春期辅导”、“自信心训练营”、“感觉统合训练坊”等大型团体辅导活动。

2、成立了“心灵俱乐部”。由各班的一名心理小委员组成,负责联络辅导与各班学生,形成有效的预防干预机制。“心灵俱乐部”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由专门的辅导员负责,定期了解各班情况,并做一些心理游戏,或让心理小委员带动班级开展活动。

3、开展亲子活动。各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经常进行郊外亲子互动活动。如: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亲子扫墓活动;每年三月组织“拥抱春天,放飞心灵”放风筝亲子活动;秋天到野外拓展基地开展亲子拓展活动等。亲子活动给家长和家长之间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给家长和孩子之间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亲密接触的机会,亲子活动架起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交流的桥梁。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每年十月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全体师生都要参与。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这天学校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这一周,学生每天都可以在校门口照哈哈镜,每天记下心情日记,关注自己的情绪,每天中午十分钟的“心灵驿站”广播准时播音,大门口摆设“许愿树”和“忘忧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7篇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A,九年级学生,十五岁,独生子。父母在其九岁时离异。上初中前随父生活,之后随母生活。

小A因足球训练的事冒犯了班,被学校政教处勒令回家反省。其母为此事已奔波多天,心力憔悴,故联系我为小A做心理辅导。

二、辅导过程

次辅导:搜集来访者资料。

1、 师生冲突资料

足球是小A更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准备里的足球比赛,近两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他都到操场上训练。本周一下午,班在班上通知他训练取消。小A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指着班责问为什么。他的举动让班感觉到不舒服,随即对他说:没有必要告诉你理由,就是不让你去训练了。小A听了非常生气,握紧拳头,离开座位,直往班面前冲。小A说,当时他只是想问班理由,]有想打她的意思,但是班却误会了他,以为要打她。半小时后,小A接到政教处通知:停课回家反思。

2、 家庭状况资料

父母离异后,小A跟随父亲生活,母亲另购房居住。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百依百顺。小A在学校犯了错误,也是母亲前去处理。父亲不关心他的学习,也不到学校去。祖父母经常在小A面前说他母亲坏话。起初小A维护母亲,都会遭到他们的呵斥。有一次,他们又说母亲坏话,小A双手握拳,怒目相对。祖母感受到了小A的愤怒,说自己和爷爷以后不会再说了。此后果然没有再说。

次辅导结束时,小A对我说:老师您一直耐心地听我讲话,一点都没有批评我,我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感谢了小A对我的肯定,但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所以,按照常规做法,我决定在第二次辅导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和他商定辅导目标和辅导方案。

第二次辅导:交流探讨特殊信息。

辅导一开始,我正准备和小A讨论辅导方案,谁知他提出要求,说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老师听着就可以了。我没想到小A会有这个请求,但考虑到他的倾诉愿望特别强烈,我当即答应他。在倾听过程中,我对小A有了更多了解。

1、 捕捉到特殊信息

听到这里,我发现,加上九年级这一次,小A在初中已经有三次在进入一个新集体后,和班、教官发生冲突,而且在前两次还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让我提高了警觉。因此,我就追问起他在小学和八年级的情况。他告诉我在五、六年级的开学初,都和班上同学发生过冲突。班通知了妈妈,妈妈到校处理后,班就没有再追究什么,后来还对他更关心一些了。八年级和七年级是同一个班,没有发生冲突。

2、 反馈信息,交流冲突的获益

他终于倾诉结束了,我倒了一杯茶给他,让他稍微休息一下。而我自己则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画了下面这张表格(见表1)。我要把我捕捉到的特殊信息反馈给他。

我把表格递给小A,请他看一看,并布置给他一个任务:看完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分钟过去了,小A抬头问我:老师,这有问题吗?

我说:每次只要你与他人发生冲突,你就会从中得到“好处”,除了九年级的这一次。

小A听得有点懵了,说怎么会有好处呢,他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啊?

我继续说道:你得到的好处很多,一是,你没有被班、班长批评,因此每次在做错事后,都能软着陆。二是,你不用亲自去摆平这件事,因为有妈妈、班处理,你不用去向别人道歉,也不会丢面子。三是,他们还会“奖赏”你的行为。你看,五、六年级班对你更好了一些,七年级班安排你做体育委员,教官还安排你担任了两个职务。刚才你说的时候,老师看得出来你很享受他们对你好给你带来的美好感觉。只是,这一次出乎你的意料,你非但没有得到“奖赏”,还被重重地惩罚。

听了我的话,小A点头称是,说自己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想。

我试探性地问他:“你是不是很希望别人关心你?”

小A迟疑了一会儿,点点头,小声说:“我爸从来不管我,也不肯定我,而他们则会给我。”片刻之后,他又说,“班突然在课堂上宣布取消训练,我特别生气,不让训练就算了,还不让我知道原因,我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我觉得她不但不关心我,还鄙视我。”

说到这里,小A又向我描述了他当时的情绪:非常愤怒,双手拳头握得很紧,脸上的皮肤也热了起来。

3、 征求意见,了解母亲的动机

从与小A的会谈中,我还注意到一点,就是除了军训那一次,他的母亲每次都介入到儿子的冲突处理中去,我很想知道小A对此事的看法。

小A说,他都习惯了,反正爸爸也不去,只好让妈妈去处理,妈妈处理好了就会通知他可以上学去了。小A的回答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只要犯了错,都会被妈妈狠狠地教训,有时甚至是被打一顿。小A的母亲如此宽容,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难道就没有责备过小A,让小A反省过?我说出了心中的疑问,小A想了一会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妈妈一次都没有责备过他,对他非常好。

1、 无条件爱的背后是深深的愧疚

小A母子如约来到了心理辅导。我们的谈话才开始一点点,小A的母亲便失声痛哭起来。小A被母亲的表现吓着了,他慌忙拿起纸巾要给妈妈擦眼泪。我小声地阻止了他,并带他到隔壁的房间。他坐立不安,问我怎么办。我安慰他:“你妈妈需要宣泄,这么长时间以来,她很辛苦。”我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着隔壁小A的母亲的动静。她的声音,从大哭到小声啜泣,再到抽噎,更后,她把门打开,喊我们进去。此时,她的情绪稳定了很多。我们的谈话继续进行。

小A的母亲说,自从离异后,就感觉特别对不起小A。当初选错了人,让小A没有温暖的家庭;离异时,又把监护权给了他父亲。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生活在忧虑和愧疚之中,所以,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只要他喜欢,自己就尽力满足;只要他受到委屈,就是当牛做马也要帮他理顺。

我在一旁听着小A母亲的话,不胜唏嘘。这么多年,也会接触到一些家长,也倾听过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孩子全心付出背后的辛劳。但是,小A母亲却是我看到的更为特殊的一个,她是带着如此大的愧疚对孩子无条件地付出,又承担着所有的委屈。

2、 真诚的道歉让母亲泪流不止

可能是次听到母亲这么多心里话,小A表现得既温顺又不安,一会儿给母亲擦擦眼泪,一会儿又搂一下母亲的肩膀,一会儿又低下头作思考状。他说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母亲对自己的宠爱,心安理得地接受她对自己的好,真的没有想过,母亲心中会有这么大的委屈。

接着,他当着我的面,给母亲郑重道歉。看着孩子如此懂事,小A的母亲又泪流不止。母子的手握在一起,辅导一片安静。

第四次辅导:与过去连接,纾解困扰。

第四次辅导是小A独自前来。此时他已回校继续上学。他的检讨书获得了政教处的认可,班也接纳了他。

我问小A:这一个星期来有什么感受?他说感觉自己忽然长大了,懂事了,以后要承担起责任来,不能让妈妈再伤心。

这次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和小A讨论他表达愤怒情绪的方式的内在动因。他问我,他表达愤怒的行为与他阻止祖父母的方式是不是存在关联?

我点头,并表达了我的看法: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突然出现的,都有个形成过程。在当时,你做出那个行为,主要动机是维护妈妈的利益。你采取的行动起到了作用,自然会提高你对这个行为的认可度,并逐渐内化成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的自我保护行为。这次,班宣布取消训练,在你看来,不仅“侵犯”了你的利益,更没有让你得到你想要的关心,所以,你便下意识地用你以往形成的模式来表达情绪和态度。

小A很认真地听我把话讲完,又有点焦虑地问我,会不会改不掉了?我回答他,放心好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这种模式的形成原因,未来处理自我关系的能力也会增强的。

小A还对我说,回学校的这几天,班对他不理不睬,他很难受,也担心班会对他有成见。我能理解小A的担忧,并询问他以后准备如何跟班相处:他说低调做人,不o班添麻烦。小A的反省很好,而我也及时向他介绍了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无论是谁,当面对一个很愤怒的人时,都会有班这样的本能反应,他(她)会因为感觉到自己要被攻击,而拒绝和对方交流,以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当时你的表现,很容易激发班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她心有余悸,不能一下子把自己调回到和你进行正常师生交往的模式。希望你能换位思考,理解班的感受。

第四次辅导结束时,小A说以后他不来了,九年级学习很紧张,他想好好学习。我点头同意。

三、辅导反思

虽然辅导工作结束了,但这个个案还是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我觉得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小A的师生冲突。

1、 直接原因:班取消足球训练

足球是小A更喜欢的体育运动。从功利角度看,他可以参加里的比赛,有机会获得荣誉;从体验角度看,他非常享受足球,在训练中可以获得愉悦感。因此,对他来说如此重要的事突然被取消,即意味着他功利上的潜在获益和体验上的愉悦感被剥夺了。这导致他在表达愤怒时,只有情绪,没有理性,使师生对话迅速升级为师生冲突。

2、 间接原因:过往的获益、惩罚不对等

在历次冲突中,小A不需要付出任何违纪成本,相反,还能得到特意的关照和“奖励”。这些可以给小A带来所需要的关注,也会让小A认为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但却无法促成小A进行自我反省,也无法引起他深度考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因为没有惩罚。在学校教育中,小A班和教官的做法也具有普遍性。比如,一个学生上课会讲话,那就安排他(她)做分管纪律的班委;一个学生卫生意识不强,就安排他(她)做分管卫生的班委。从德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放在更长的时间背景下,就需要调整思,从心理的角度来帮助诸如小A这样的学生建立合理的、理性的认知。

3、 根本原因:在别人的关心中看到自己的存在

小A成长于一个特殊的家庭。对他来说,父亲虽然在那里,但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他。而在内心深处,他是非常需要这份关心的。所以,无论是小学班,还是初中班,又或是那位教官,都是他潜意识里理想的父亲载体:温和、宽厚,容易沟通,宽容他犯下的小错误,无条件地爱他。这些特殊的“父亲”,再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母亲,会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得到疼爱的小孩。

两个星期后,我打电话给小A的母亲,追访小A的情况。她告诉我,小A更近学习很认真,看到他这样,自己心里很满足。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8篇

关键词:生 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随着生恋爱现象的低龄化和普遍性,恋爱问题已成为许多生困扰之一,有的生因为恋爱问题而陷入痛苦之中,因而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本研究整合恋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生正确的两性关系,提高其异往能力,提高恋爱信心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

依据马斯洛需要次理论、恋爱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和坎布贝尔爱情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从认知、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出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依次包括“知己知彼”、“爱的艺术”、“相处之道”、和“爱的成长”组成的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一、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一)方案实施的设计

3、工具

(1)自编团体辅导手册。昆明理工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与云南师范心理系部分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调节两性关系为主的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共4次方案。建立了“玫瑰之旅――爱的正能量”工作坊。

(2)自编团体辅导活动评估表。由研究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和编制了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评估表,包括客观评分部分和主观评价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辅导中的收获,关注点,自己的发展等方面。评估在每次团体辅导后进行。

(3)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Fraley等编制了包含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和被抛弃-自我模型)和回避(不喜欢与他人亲密,不喜欢依赖他人-他人模型)两个分量表的ECR-R。问卷采用7级评分,取项目的平均分。

二、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效果

1、被试前测总体情况

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了前测,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QR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下表是被试在EQR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不仅在总分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在各分量表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水平。这说明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和之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的消极方面如惧怕维度和冷淡维度上被试的分数都有所降低,可以初步推测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对被试的情绪调节是有效的。

三、讨论

参考文献: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第9篇

时展呼唤亲子心理活动

我国传统上对家庭的定义是:有一男一女(父母亲)及其后代所组成,居住在同一家户内,共同生活,彼此具有血缘、婚姻或领养关系,形成济单位,照顾子女和情感互动的整合体。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变迁,传统的家庭定义太过狭隘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况和不同族群的文化价值观。比如分居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教养、继亲家庭等,在传统意义上,都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家庭了。这样的家庭虽然不同于主流社会对家庭的理解,但是在当下的社会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因而又被称为多元家庭。

亲子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团体辅导中涉及亲子辅导的那部分活动。简单地说,也就是亲子团体辅导,活动或辅导的参与对象是父母和孩子,依据亲子之间的心理纠葛,利用一定的团体心理活动,化解隔阂,消除矛盾,达成和谐关系。一是重视培训。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更大的要素,若要活动取得长远效果,对家长的培训指导是重中之重。二是强调沟通。沟通是合作和关系处理的前提与重要桥梁,无论是家园沟通、亲子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沟通是我们整个活动能够进行和必须在活动中学习的更重要因素。三是现场参与。活动要达到该有的效果,必须要有现场参与,肢体接触、语言交流、团队游戏等都能够让家长将理论付诸实践,也能让孩子通过团体活动切身体会亲情互动,唤起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流动。

前期情感铺垫,增强活动效果

面向父母,进行主题亲职教育 问题家庭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作为问题家庭特别是农村问题家庭的父母,其育儿知识的缺乏将导致育儿问题更为严重,亟须幼儿园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针对问题家庭,我们预设进行针对性的亲职教育: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科学育儿经验;组建家长沙龙,探讨育儿知识,育儿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专家指,了解育儿共性问题,请专家来答疑解惑,直击问题为家长传经送宝;通过微信订阅、班级微信群等向家长定期提供科学育儿知识,实时反馈幼儿在园信息,解决家长育儿难题。

创设主题,设计实施亲子心理活动

在前期工作顺利进行的当下,我们要针对主要问题,设计相应的亲子心理活动。

开展团体性亲子心理活动 亲子关系不佳的家庭,主要是父母与子女沟通交流不顺畅导致的。因此,让父母多一些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多进行一些肢体接触,很可能就会使亲子关系的改善变得有起色。为此,笔者所在幼儿园组织了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大赛、欢乐美食节等一系列亲子游戏,增强家长和幼儿的互动交流。在同乐的气氛中,让家长和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家长和家长之间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在同乐过程中,让家长接受教育,增长知识。

开展个别群体亲子活动 对于部分特殊家庭,可以进行个别亲子心理辅导。但在召集过程中,为避免让孩子与家长产生“被特殊”对待的感觉,本园以班级代表家庭为由头组织活动,每班抽取多元家庭幼儿,并混合一两对正常家庭。活动设计需要有针对性进行。例如:本次活动以离异家庭中孩子归属爸爸的幼儿家庭为主体,那活动要求参与家庭爸爸前来参加活动,前期准备围绕“我爸爸真棒”让孩子搜集素材等,有的放矢进行亲子心理活动辅导。同理,对于隔代教养家庭幼儿,主要针对受挫能力设计亲子游戏过程;而对于单亲家庭幼儿,则以情绪体验为主来设计亲子游戏过程。

此外,本园在开展此项研究时虽然受到条件限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也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支持。我们认为:多元家庭亲子心理活动开展的重点是提高家长的育儿理念,转变家长的教育思,再辅以幼儿园的大力配合,才能让孩子从中受益,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伟泓。多元家庭之我见我思――谈隔代教养家庭和单亲家庭[J]。读与写杂志,2014(5)。

[2]国晓华。农民工子女家庭亲职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4(21)。

[3]杨慧青。幼儿园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活动初探[J]。幼教天地,2009(3)。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心理辅导机构”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心理咨询预约的热门搜索排名”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